查看原文
其他

攻坚之年这样干④|辽宁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辽宁日报 2024-04-25


3月15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聚力‘八大攻坚’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同志立足部门职责,重点介绍今年我省推进乡村振兴,在建设农业强省上攻坚突破,特别是筑牢粮食安全保障根基、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重要部署、主要任务和具体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 重点抓好七项任务


今年是辽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也是我省农业农村乘势而上的关键一年,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将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重要引领,聚焦“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重点任务,锚定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目标,重点抓好七项任务,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今年,我省粮食播种面积要稳定在5303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500亿斤左右。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将首次实施规模主体单产提升奖补政策,对单个主体单一作物最高奖补30万元。启动“率先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行动,全力打造国家高标准农田高水平建设示范省,继续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1000万亩。


提升“菜篮子”农产品生产水平。推进规模化设施农业发展,今年要新建和改造提升设施棚室10万亩,促进果蔬产业稳定发展。统筹农机补贴、数字农业等相关政策项目向设施农业倾斜,在有条件的设施农业小区率先配套推广自动化设备,提升设施农业数字化水平。大力推广智能化养殖技术,帮扶引导各环节降本增效,建设市、县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


做精做优特色产业。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梳理全省特色产业现状,挖掘优势特色产业潜力,统筹产业扶贫资金、设施农业补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补助等政策,先期围绕25个优质特色产业,建设41个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区。打造一批“草莓村”“葡萄镇”等特色产业示范村镇。积极创建国家“设施果蔬”“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继续打造“辽字号”农业品牌。


全力推动食品工业大省建设。推动一批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建成投产。落实好龙头企业贴息、补助、奖励等政策,培育省级龙头企业50家以上。统筹省级农产品深加工补助资金,支持60个以上企业技改扩产。发挥上下游产业互补优势,组建产业联盟,推进全产业链发展。


全力建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今年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工作从“清干净、保持住”向“补短板、建机制”转变。将设立2.5亿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标准化建设,并对本级财政投入大、实现常态化管护的地区予以奖励。围绕农村生活垃圾、黑臭水体、路域环境、河湖沟渠等开展专项治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统筹垃圾处置设施布局,加快推进终端处置设施跨区域共建共享。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优先支持在乡村振兴示范带、特色产业优势区的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继续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新增县级以上示范农场400个、示范社200个,社会化服务规模超过6000万亩次。


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继续推进产业、就业帮扶,更多更好带动脱贫群众增收。实行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户全面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户做好兜底保障,对存在因灾返贫风险农户符合政策规定的先行落实帮扶措施。


兴修农田水利 保障粮食安全


水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省水利厅将重点围绕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总体目标,抓好以大中型灌区改造、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涝区治理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以农村供水为重点的农村水利服务保障工作,为打好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战提供有力支撑。




我省的大中型灌区是农业规模化生产基地和商品粮基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基础作用。今年,我省计划实施浑蒲等4座大型灌区、浑北等21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和铧尖子水库等2座中型灌区新建项目,共下达国债资金20.88亿元。目前已基本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审批,力争3月底前开工建设。同时,积极推进全省农田灌溉发展规划编制及大中型灌区项目前期工作,目前已完成项目批复20个,为扩大灌区投资规模奠定基础。


黑土区侵蚀沟是黑土地退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会严重威胁区域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实施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我省计划实施黑土区侵蚀沟治理项目27个,治理侵蚀沟4395条、治理长度1050千米,治理控制水土流失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总投资19.8亿元。目前,相关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中,27个项目实施方案已全部完成审批。


今年,我省还将围绕辽河、绕阳河、浑河、太子河流域内的8个重点涝区实施治理,以解决影响排涝的“卡脖子”和“堵点”问题,着力提升区域强排能力。计划实施涝区治理项目17个,包括新建、改(扩)建排水泵站165座,清淤疏浚排水沟道3093千米,整治桥涵闸2420处。工程实施后,预计可改善涝区面积500余万亩。


加快补齐农村供水短板弱项,有助于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和水平,我省致力于因地制宜完善农村供水网络,对有条件的地区优先开展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建设,尚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则加强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和改造。今年,我省计划实施农村供水工程300处,改善70万农村群众饮水条件,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较上一年度提高2个百分点。


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加快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我省将制定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从水源到水龙头全链条全过程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以县域为单元,梯次推进,由点带面,推动全省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落实省级补助资金以撬动地方多渠道融资,鼓励引入大型专业化、市场化农村供水央企、国企参与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截至目前,我省农村供水续建项目已全部复工,新建项目将按计划陆续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2.1亿元。


提升乡村“颜值” 传承乡土文化


治理好农村生活垃圾是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内容。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全省住建系统大力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攻坚行动,进一步补齐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短板,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机制,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27万吨,农村生活垃圾积存问题得到大幅度改观。


今年全省住建系统将继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攻坚行动,在春、秋两季分别完成越冬积存生活垃圾和秋季隐藏生活垃圾清理整治。编制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布局规划,综合分析垃圾转运成本、运输距离、现有处置设施分布、垃圾日产生量等各类因素,科学落实布局规划。最大化发挥现有处置设施能力,打破镇域、县域、市域界限,推动垃圾处置设施跨区域共用共享。


强化垃圾分类减量。进一步健全村级保洁员队伍,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宣讲和培训,继续创建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加快村庄垃圾收集点、乡镇垃圾中转站及垃圾焚烧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省计划新增农村垃圾转运车辆、中转站和焚烧设施542个,启动建设2个偏远村镇生活垃圾分散式焚烧处理试点县。


制定并出台城乡环卫一体化指导意见,推广市域或县域统筹的城乡一体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运作,争取各方面资金参与垃圾处置体系运行,扩大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面,力争在年内新增城乡环卫一体化试行县4个以上。


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面,我省目前共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个、中国传统村落45个、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7座、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6个、省级传统村落45个。


今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进一步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把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同设计下乡、美丽宜居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统筹保护利用好镇村历史资源,助力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让传统村落焕发新活力。


指导各地开展镇、村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工作,深入挖掘历史文脉。成立省级专家组,对朝阳县、绥中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坚持规划先行,将村落传统资源、历史文化特色、文化形象等充分融入农村建设中,完善村落基础设施,建立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制度,建立健全退出预警机制,继续打造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组织评审第六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第二批省级传统村落并择优公布。


来源:辽宁日报·辽望客户端

记者:李越 胡海林 赵婷婷

编辑:赵博文  检校:张舒宇

责编:王德坤  审核:李德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